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

2/16 2012
來法國的這一年, 想法真的改變了很多, 基本上很喜歡參加party,
但其實實際參加的數量沒有很多, 到現在大概才20幾次吧, 另外就是在旅遊上與國際觀上,
因為旅遊慣了, 基本上就覺得自己哪裡都可以去, 就會有環遊世界的構想,
透過旅行來學習, 或許會比讀了許多書還要更實際些. 在國際觀上也大不同,

巴黎和許多大城市, 倫敦、華盛頓、北京、莫斯科等等自許為世界的中心,
因此在這裡也學到很不一樣的國際觀, 基本上巴黎人認為自己是西非、北非政治中心,
然後也時常研究中東、以阿、東歐(法國在歐盟也是扮演要角), 俄羅斯等等地方,
學了很多地緣政治學, 一方面會想到這些地方去旅遊、藉由旅遊的動力來多看些文章
與學習知識、與人打交道、學習語言(阿拉伯文、俄文), 另外一方面也想學到不同的地緣
政治eg. 莫斯科政治、北京國際政治、埃及、沙阿、以色列等不同的地緣中心...
慢慢開啓了我旅遊的許多構想

基本上會以大學作為出發點, 以各地區有名的大學為中心、尋求訪問的機會,
藉由機會學習語言、與當地打交道、同時也到鄰近地方旅遊
eg. 西非 Cheikh Anta Diop Uni, 埃及開羅大學, 開普敦大學, 奈洛比大學、
人民大學、莫斯科大學、印度?、聖保羅大學、朱拉隆功大學...
藉由旅行同時思考發展, 雖然不確定未來怎麼走、但應該離不開這領域,
在埃及時對發展的認知有大幅度的影響, 會突然發現發展很難在local level執行,
別人國家的事要交給別人去管, 所以才希望自己透過旅遊學習, 30歲後開始定下來,
成家、開始工作、做些發展工作、目標是大型國際組織, 碩士學位, oxfam, action
contre la faim, save the children, ICS, ICRC, Bill Gates & Melinda Fund.
或是聯合國等等, 完全Mission性質的旅遊, 做個十幾二十年老了, 再去念個博士,
當個教授, 開始在台灣教書, 可能就是會想做的事, 並沒有老了, 我相信
20-50這一段人生一定相當有去, 以後我只要一杯咖啡、就可以一個人在咖啡館泡上
4小時, 靜靜去回想人生這段回憶. 也拒絕當個四地飛, 年輕肝卻壞掉的CEO.

當然旅遊就是要花錢, 所以要回歸流浪的本質, 可能在旅遊途中, 會拋棄許多社會價值觀,
打工賺錢是最popular的方式(eg.澳洲很好賺)、還有才藝表演也很好賺, 我不確定我可能
不會走這條路, 因為自己學了很多知識, 會想要寫些社論文章來撰稿費, 同時在survey
市場的時候, 也找找像是世界公民島、雲門流浪者這些相關計畫, 或是看有沒有機會接下
基金會的計畫拿工資. 另外流浪者, 不外乎睡沙發(couchsurfing.com), 睡車站、睡機場
睡公園, 有時住便宜的地方自己煮飯來吃, 不要當乞討的人因為我不希望不被尊重,
但很多時候其實也拋下自己, 去睡車站、機場等等當個流浪漢.

移動的大絕招是hitchhike, 招車省錢, 在中國行不通, 但很多地方都行的通,
我會穿著體面去旅行, 這樣才可以被尊重、和知識分子交談, 同時也要看盡百種人生.
當然無法避免昂貴的機票與交通費用等等, 還是得靠父母的支持, 但起碼我們家還付的起
一些機票錢, 剩下的能省擇省, 雖然花錢, 但相較之下我用最省得錢環遊世界, 我就
成功了!

還有很多站想去, 下一站是東歐, 再來是非洲, 當我對非洲瞭解越多, 對發展的夢想就
越小, 基本上無法靠自己的力量, 尤其我們不像法國一樣, 擁有殖民歷史相對而言有很
多相關的行程與發展工作. 反而相對的對中國更有興趣, 畢竟是自己的半個家,
少數民族的權益, 他們佔了中國40%的絕對貧窮人口, 當旅行時就認識這個世界更多了,
也會想去印度、泰緬邊境、中南美、還有許許多多地方去瞭解許許多多的故事,
但如果到執行的層面, 可能國際組織或是和中國、台灣相關的工作才是最有能力的.

老一點時就會想去享受高級點的人生, 前提實收入夠支撐、去打高爾夫、
在模稜西斯浮潛、達卡首都曬太陽、在美國打Casino等等, 不知道未來如何,
但隨著世界一起成長吧!

很反社會的思考、但如果你有興趣, 一起背起背包來一趟學術的旅行吧:)
當然過程也會充滿不少的party和激情的時候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