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會議致命的一刀-布吉納與迦納大不同
1884年柏林會議,列強劃分非洲,把許多人的命運從此劃下了分水嶺,在Haute Volta地帶的Mossi族,現今布吉納法索被化為法國所有,南方的Ashanti王國被劃分為英國所有。兩邊各派了各自的殖民地長官,不同的殖民者、不同的殖民家作風,讓這兩地命運大不同。
Mossi族因法國殖民者需求而大量種植棉花、Ashanti則因英國殖民者需求大量種植可可。Mossi被迫講法文、Ashanti被迫講英文。
法國殖民者採用私營化方式經營棉花,因此現今布吉納法索棉花為壟斷市場,商人具有決定價格的能力,政府干預能力不強,布吉納法索的棉花農民只有接受商人價格、被商人剝削屠宰的命運。
英國殖民者採用國有化經營可可,由政府決定價格並進行收購,進行品質篩選之後再往國外運輸,因此政府具有決定價格的能力。當迦納經濟起飛、越來越重視社會福利與公平貿易之時,政府固定可可收購價,以保護農民的經濟來源穩定,不受糧食危機影響。反觀布國在公平貿易架構下只有商人可以圖利,棉花農則在糧食危機之下被國際價格宰割。
英國殖民者尊重非洲傳統酋長政治,保有其權利,並且重視其文化的維持,因此Ashanti、迦納發展出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主義興盛、擁有Twi (Ashanti
Language)的教材,並保有許多文化習俗。
而Mossi族在法國統治下,至今尚未發展出Moore (Mossi Language) 教材,鄉村孩童因為必須使用法語上課而教育成效不佳、缺課率高。其酋長政治幾乎已經消失不存在,許多文化習俗也鮮少展演。面對不同殖民者、不同的文化創造與破壞,原本相似的兩個王朝,如今一個大鵬展翅,另外一個則是萎靡不振。
當迦納可可農在國家社會主義保護下,穩定生活、孩子上學受教育時,布吉納法索的棉花農則必須對抗外來資本主義,受國際商人宰割,因為資本主義侵入,孩子們不得不放棄教育入田工作爭取更好的生活,但缺乏教育下場往往是被結構給困住在個無底洞,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1884年柏林會議的一刀,見證了法國與英國不同殖民的歷史、也造就了一群幸福、艱困農民之間的分水嶺,哎!命運捉弄人呀!
以你的理論看迦納跟布吉納,的確是像你所說的沒錯
回覆刪除迦納人的到保障而布吉納被自由市場侵入
但是如果以馬拉威為例
英國殖民的馬拉威的確就像你所說的,菸草由國營化公定價格收購。但是也因為如此,在全世界反菸運動之後,馬拉威的煙草價格逐年下降,所謂的公定價格,讓農民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全世界其他的菸商也因為這個公定價格而壓榨了農民,因此導致貧窮的情況比布國更糟糕。
不管是公定價格還是自由市場,其實都有可能造成好壞兩種不同結果。
如果單就迦納跟布吉納法索的情況來判自由市場死刑,感覺是有點偏頗~~